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催义彪 报道 提起光伏,刻版印象里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广袤的大平原,蓝天白云下,棋盘似的映衬着数以万计整洁干净的格子,可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象鼻岭水光互补项目投产,给这样的风景线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这里,你看到的不再是空旷的平原,而是丝带似的牛栏江,蜿蜒穿插的山头,光伏电站就建在这些山头上。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的生产基层大致可分为两类,运行和检修。这两类工作者都是生产现场最直接的设备管理者,而只有这两类工作者的协调配合,电力生产才能高效持续的运营下去。对于象鼻岭水电厂这样在威宁地区综合了两个站(水电站和光伏电站)的综合性电厂来说,分工明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四月份以来,象鼻岭水电厂运行部优化人员配置,按照三丁抽一的思维模式,将运行值班人员重新分组,增设光伏班。对生产现场,特别是面积广的光伏区域加大巡检频次,争取光伏缺陷处理及时,做到生产情况心中有数,保证光伏区块出力稳定。这一重大举措更好的印证了电站建设“水光互补,优势互补”的初衷,改变了以前工作重心向水电倾斜的态势。而对于18年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熟悉现场是一堂大课,怎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求大家积极参与。并且,运行班组采取轮换制度,光伏水电知识的学习都能兼顾,这对员工以后的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面对炎炎夏日,光伏班成员每天的微信计步都轻而易举地突破万步,也许巡检过程是辛苦的,但大家看着每天的发电量得到保障,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记录的知识点越来越厚。自身的工作价值得到量的积累,大家都洋溢着自信与满足感。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