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东市场:价差暗涌的电力现货交易前奏

2019-07-05 11:39:49浏览:599评论:0来源:线缆通   
核心摘要:解读广东市场:价差暗涌的电力现货交易前奏,中国广东省自2014年先于全国开启电改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风雨,初心却始终不变——让电价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截至2018年底,广东实现了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9%,参与的发

中国广东省自2014年先于全国开启电改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风雨,初心却始终不变——让电价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截至2018年底,广东实现了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9%,参与的发电企业接近100家(市场化机组规模达到77GW)、电力用户近万家。随着2019年7月的脚步临近,现货市场将进入实际运行,实现国内首个“经济调度”的电力模式。

(来源:微信公众号“彭博新能源财经” ID:BloombergNEF 作者:BNEF)

7.png

本报告是“解读广东”系列报告的第二篇,将主要讨论广东电改的重要步骤:即以中长期协议为基础的市场化交易模式。点击此处阅读该系列报告的第一篇。

目前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的常见模式共有4种(年度双边协商、年度集中竞价、月度竞价、发电权交易),去年共实现了170 TWh的交易电量;另有10 TWh属于南网地区的跨省交易。总量规模相当于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29%,该比例在全国而言不算高,但绝对量仅次于江苏省。

2018年,广东的平均交易价差为6.55分/千瓦时。价差指的是经过电力买卖双方协商、双方可接受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的水平(如不包含环保电价,广东的燃煤标杆电价为0.426元/千瓦时)。价差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将来如果煤价下降、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时。

售电业务是现行市场化交易模式、将来现货交易模式下的新兴商业模式。截至2018年底,广东共有400多家售电公司,其中140多家保持活跃。其基础盈利模式是从价差当中与用户分成(通常可获得价差的3%-10%),但需承担电量偏差考核的风险。去年全省经过一番激烈较量后,全体售电公司共获利约6亿元,其中民营售电公司凭借30%的市场电量赚取了80%的获利。

五月开展的现货试结算日(5月15日-16日),电力企业进行了真刀真枪的较量,最终竞价(发电侧)平均分别为0.296元/千瓦时、0.276元/千瓦时,显著低于上述燃煤标杆电价和去年平均的市场化电价。

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现货交易将于下半年正式开展(具体日期尚未公布),交易市场频率将提升至每15分钟形成一个价格,力求反映电力在每个时间点、每个地区(节点)的供求状况。

一组数据

180TWh

广东省2018年市场化交易总电量(含发电权交易)

9%-10%

广东省不同地市2018年所能获得的市场化电力价差幅度

22%

广东售电公司由于偏差考核带来的损失(占总利润的百分比)

现货.png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市场】鸽牌公司又新签订一份年度战略框架协议

上一篇:

日本FAUNC A16B-1211-0042/02A新闻资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ervice@xianlan100.com
 
0相关评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

行业动态,一手掌握

同类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