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在平均海拔2367米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这里的春天似乎还未来临。3月29日6时30分,天色未明,小金县美沃乡花牛村一处两层藏式民居内的灯亮了。34岁的成都供电公司员工江敏早早起了床,手机显示室外温度只有2摄氏度。洗漱完毕后,江敏来到厨房烧水,准备5个人的早饭。作为小金县35千伏窝底输变电线路工程的负责人,2月20日他就来到了花牛村,租用了现在的民居作为施工队所在地,开始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7时30分,同事们陆续起床,简单吃完早餐,准备好导航仪、手薄、对讲机、方向桩、钉锤、干粮、水等必备工具和物品出发了。当天的任务是完成28号至32号塔位的复测工作。考虑到一些路段还有覆冰,江敏又给皮卡车装上了防滑链。
天色渐明,高原的清晨寒气逼人。虽然已过春分,但山顶依然被雪覆盖着。小金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四姑娘山风景区,每年来旅游的人很多,但当地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质量较差。35千伏窝底输变电工程是今年阿坝州“三区两州”扶贫攻坚项目,年底完工后,将极大地改善汗牛乡、窝底乡、潘安乡等地共计1.8万名居民的生活用电条件,为发展旅游、种植等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车行半个小时后,开始翻越海拔4584米的大哇梁子。这里是线路途经海拔最高的地方,最高一基铁塔海拔高达4600米。山上一片白雪茫茫,峰顶上的雪几乎和天上的云连接到了一起。江敏焦虑地说:“这雪什么时候才能化?”“大概5月份。”赵维波接过了话茬。今年年底工程计划投运,9月山上又要开始下雪,有效工期只有6月至8月3个月。工程线路全长38.24千米,需要组建125基铁塔,其中海拔3500米以上的铁塔就有65基。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合理安排计划,抓住有效工期,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抵达了小金县汗牛乡黄草坪山。江敏开始分配任务,让赵维波在山下负责基本站的架设,其余人员负责山上移动站和塔位复测。大家迅速行动,开始爬山。组里最年轻的张潘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砍刀。越往上爬路越难走,裸露的岩石不仅硌脚,上面还有覆冰,踩上去很容易滑倒。大家手拉手,快速爬到一个被冰包裹的60度斜坡面前犯了难。一番商量之后,大家决定让张潘先爬上去,找一棵大树拴好绳子垂下来,其余人手握绳索攀援上去。20分钟后,所有人都成功爬了上来。
接着,大家顾不上休息,一鼓作气来到塔位开始工作。两人寻找设计原桩、架设定位天线,与山下的同事通过对讲机取得联系,搜索定位信号,确认经纬度;两人测试高层档距、线路方向、交叉跨越尺寸等,查看与设计方案有无出入。最后,大家在塔位上安装20厘米高的方向桩,完成了这基塔的复测工作,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塔位。
回程的车上,张潘说起最近遇到的一件小事。汗牛乡枷担湾村的一位藏族大叔听说他们是来改造农网的,特意跑到施工队驻地询问。他们通过别人翻译了解到,大叔所在的村是个无电村,共有80多户人。他听说这里在架设电网,欣喜不已,走了很远的山路找过来,就是想问问修好后他所在的村能不能通电。“看着他朴实真诚的眼神,我们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张潘说。
19时,大家赶回驻地。晚饭后,江敏开始整理当天复测的数据资料,有的人利用休息时间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22时,这座藏式小楼熄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