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电装机量现状
我国将积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2014年中,国务院下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该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2%以内,加速化石能源替代,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15%以上。同时,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重点规划建设哈密、酒泉、内蒙等九个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送出工程,实现到2020年,完成风电装机容量2亿千瓦。
继2019年1月份国家能源局宣布促进平价(无补贴)和低价风电和光伏项目建设后,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政府计划在2019年启动第一批平价上网风电和光伏项目建设,并将通过以下举措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1)优先落实项目的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2)签定长期固定电价购售电合同;3)降低非技术成本。
截止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经历了两轮高速发展时期。第一阶段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之后经历了两年的调整,从2013年年中开始,我国风电行业摆脱下滑趋势,在行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的形势下,开始了新一轮有质量的增长,并在2015年创新高,随后受前期抢装透支需求的影响,2016、2017连续两年装机下滑,但2017年降幅趋缓。在新的电价下调截止时间临近导致“小抢装”、“三北”地区弃风限电改善恢复投资、分散式风电崛起、海上风电发展等多因素驱动下,2018年开始新增装机重回增长。
2000-2018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00-201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1-2018年我国各省市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统计:MW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各区域风电装机量
随着开发布局的不断优化,配套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风电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未来我国风电行业的增长来源如下:
1、短期内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投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中东部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风速低于6米/秒,过去一直被认为不具备经济开发价值,但是,随着行业的技术进步,风电机组的利用效率提升,该区域低风速风电场的开发价值逐渐显现。
由于我国中东部及南方地区负荷需求大、并网条件好,产生的风电大多可就近、就地消纳,因此在“三北”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现象后,政策引导风电投资向中东部及南部地区转移。风电“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到2020年,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42GW,累计并网容量达到70GW,较“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150%。201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分区域统计数据的结果与政策导向基本一致,中东南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5%。
2011-2018年我国各区域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未来“三北”地区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风能储量差异很大。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和沿海一带是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其中,“三北”地区风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远大于东南沿海地区,且盛行风向稳定,破坏性风速少,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工程地质条件好,施工便利,是大型风电场的最佳风能资源区。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由于地处高原,加上地表起伏较小,风能资源相当丰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据统计和预测,高达3亿千瓦的庞大可开发的风能资源量蕴含在这一区域,全国陆地风能资源基本有1/3左右分布在这一带。东北地区风能资源:黑龙江省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占到该省2/3以上的区域,以年平均风能密度而论,居全国中上等水平,且风资源在白天非常丰富,符合工业和商业的工作时间,能有效利用;吉林省风能资源相对较少,风能较丰富区处于北到松原、南到双辽等地一线;辽宁省风能较丰富区主要在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受经济发展、地形地貌等得影响,东北地区风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
华北地区风能资源:华北地区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山西两个经济大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大片区域交通便利,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视野开阔,均非常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基于“三北”地区风资源丰富、地缘辽阔、风电场开发建设成本低,过去十年国内的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