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全国林业大省,这里山峦叠翠,林海万顷。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优良,是开发建设风电场的理想区域,但自然条件艰苦,气候寒冷,施工环境十分恶劣。龙源早期进入黑龙江风电市场,还得从我的一次私人旅行讲起。
谢长军
写于2019年2月14日
(一) 伊春大箐山风电场—龙源在黑龙江第一个风电场,也是偶然机会"捡"来的开发机遇2004年9月,应朋友之邀去伊春游览小兴安岭秋色美景,接待我的是赵力军和刘景勤(绥化电业局长)二位同志。到了伊春,市委书记、市长、还有一位副市长一同请我吃饭,席间市长讲,伊春山区风很大,可否请龙源来此开发风电,并指出目前大箐山有一个测风塔在测风,我顿时来了兴趣,提出第二天一早登山查看现场。第二天早上上山,因没有道路,只能坐市电视差转台的猴车(运输人和货物的一种简易钢丝滑道)上山,山顶上风很大,视野开阔,但树木并不茂盛,从表象看是建设风电场的理想场地。回京后,便安排项目开发部有关人员赴伊春开展前期工作,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工作,龙源与伊春市政府、绥化电业局(伊春市范围供电管理部门)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伊春兴安岭风电公司负责开发大箐山风电场,12月21日公司完成注册,由我出任董事长(以后几年龙源在黑龙江成立的二十多个风电公司都由我任董事长,直到我离职龙源到国电工作才正式卸任),聘任绥化电业局通讯工区主任赵力军为总经理(他的故事后面再讲)。同时,与绥化电业局达成协议,由他们局抽掉精干人员组建公司,龙源相应派出一些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公司就这样开始运作了。
大箐山,小兴安岭第二高峰,海拔1203米,位于伊春市带岭区。对于龙源人来说,在高山林区开发建设风电场,大箐山是全国第一例。这里最低温度零下四十多度,赵力军亲自带队,带领由绥化电业局骨干九人组成的团队,加上龙源本部和相关专业公司人员一起,经过八次现场实地踏查、推敲、测算,最终在2005年初完成大箐山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风电场设计安装19台Vestas公司V52-850型风机,沿山脊一字排开布置,装机容量1.615万千瓦。项目于2005年春天开工建设,年内投产发电。真正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新记录。
这个项目的决策和建设过程中还遇到了内外两个阻力。一是龙源内部一些同志不看好此项目,认为东北没有什么风,在决策会议上我说,小时候在东北乡下居住,晚上睡觉时听到窗户纸沙沙响,那不是风是什么?有风,干!就这样定下来了,现在看方法有些武断。二是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风电队伍开发,不同意龙源进入黑龙江风电市场,当时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路书军是我的大学校友,找他多次,做了许多工作,说了许多好话,最后才同意。龙源进军到黑龙江风电市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二) 组织精干队伍,在黑龙江境内全方位抢占储备风电资源,加快工程建设,实现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赵力军随身携带着黄色军用书包见证了这一切
龙源在黑龙江高山林区开发风电,得到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2007年5月,张国宝副主任亲临大箐山现场视察,当场提出:“大箐山风电场建设非常成功,做到了建设和生态植被恢复的和谐,要多发展一些。” 随后,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也到现场视察,并对项目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