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距离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城四十多公里的茫茫盐碱滩上,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正迈入“奋斗创造幸福”的第十个年头。
在从未受过眷顾与厚待的自然环境里,鲁北人硬生生锻造出一张坚毅不拔的企业面孔,但同时,它又始终包怀着一颗柔软备至的文化内核——毫不吝啬于为职工送真情、谋福祉,在新时代的新征程里,温暖地映画出了“幸福大唐”的现实写真。
大唐鲁北发电公司:奋斗创造幸福
春末夏初,“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青年文明号”两项沉甸甸荣誉的先后取得,让大唐鲁北发电有限公司持续增温。
这两项称号像是两枚崭新的硬币,被响亮地投进了鲁北发电公司的荣誉储蓄罐里——在此之前,这里还积蓄着“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可靠性优胜机组”,连续9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文明单位”、连续3年山东省“文明单位”、4次中国大唐“一流企业”……这些有分量的荣誉,与诞生于盐碱滩上的这个“先天不足”的企业相关联,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
安全:筑牢幸福之基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涂,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艰苦。我们现有两台33万机组都是建厂之初从地方企业收购而来,由当地自行设计、制造与安装,与专业机组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企业成立初期,围绕着机组的‘家长里短’频繁上演。”5月8日,鲁北发电公司总经理魏延军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的“前世今生”。
艰而弥坚。2009年初,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唐人汇聚到这里,面对两台半路接管的机组和中国大唐在山东地区发展布局的厚望,他们迅速扎根盐碱滩,住在板房、面朝芦苇、相伴蚊虫,却用一股子韧劲与执着披荆斩棘,推动鲁北发电公司从当年的“先天不足”,一路成长至如今的“筋骨强劲”。据统计,2019年1至4月,该公司发电量11.6亿千瓦时,供热量148.16万吉焦;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3586.31万元;标煤单价降低23.43元/吨,同比降低3%;煤耗降低4.84克/千瓦时,同比降低1.53%,实现了量质同升。
如果说坚定的信念更多是精神上的加持,那么始终不敢松懈的安全意识,则是使目标最终达成的现实力场。在鲁北发电公司,安全靠的不是铺天盖地的口号,而是依托于一系列完整的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该公司独创的“小边特”区域作业重点管理办法,其以“小型作业场所”、“边缘设备”和“特殊作业”为主要靶向,重点查作业现场、移动行走设备、转动设备、装置性违章、操作规程、现场处置预案等方面工作,通过对这些安全“死角”的全面“照明”,带动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针对企业外包工程较多、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该公司着力加强外包队伍的专业培训。在进厂之前,该公司会根据施工专业特性与岗位,设计专属题库并严格进行安全培训与安规考试,成绩合格后方能拿到“入场券”;每日开工前,该公司还会在安全培训室内召开班前会,严格执行“三讲一落实”并认真检查工器具与劳保用品合格情况,全力把守好入口关。同时,该公司严格落实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由公司领导带队对现场区域进行定点检查和“四不两直”抽查,不断加码对各类违章、“两票”安措执行情况以及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监督和治理力度。
对于入职大学生这些安全“新兵”,“我们每年都会安排资深老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强化培训,课程穿插对各类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既帮助他们了解各类设备与风险点,也把安全意识一点点‘注射’进思维里。”该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张峰告诉记者,“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就是要在他们仍是一张‘白纸’的阶段,把安全意识画深画透,让他们明白安全不仅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从而变‘要我安全、我要安全’为‘我能安全、我会安全’。”
班组进行专业培训
5月9日下午,记者随张峰参加了该公司每周四的“安全活动日”。在设备部热工检修班,十几张年轻的面孔正在认真地学习中国大唐安委会要求、分析近期典型事故案例、结合本职讨论交流。他们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大唐工人先锋号”的获得者,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定实践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挖坑,后人遭殃。”张峰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我会安全”的朴素道理。十年来,从建厂之初的一年非计划停运18台次,到打造出“全国可靠性优胜机组”,鲁北人用对“安全”的执着和守护,筑牢了幸福的坚强基础。
朝气蓬勃的职工队伍
活力:畅通幸福之源
在鲁北发电公司,随处可见到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如何引导众多90后在这片偏远的盐碱滩上实现自我价值,企业的回答是:有能力,就有发展!
“鲁北公司坚持实行三项基本制度:帮助职工形成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培训制度;向一线倾斜、向先进集体倾斜、向优秀职工倾斜的分配制度;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岗位上的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制度。”该公司党委书记陈继军告诉记者,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和落实到位,不仅帮助职工成长、督促职工进步,而且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主管发电部培训工作的毕锡涛是鲁北发电公司的“元老”,“人人争当机组长”是他一直倡导的理念。“我们为每位新职工安排老师傅‘传帮带’,激励年轻人用机组长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同时,通过‘每日一题’日积月累储备知识,利用‘每月一考’检验理论和实操水平。”在毕锡涛看来,这些琐碎的坚持,都最终作用在职工身上,随着他们专业能力的不断扎实提升,“偏僻的地域也能走出广阔的空间”。
盐碱地上的电厂
设备部热工检修班班长付俊杰,正是班组长培养计划的受益者之一。“公司每年会依据有技术、有思路、有创新、有担当的‘四有’标准选拔重点培养的人选,激励大家提升自我、不断赶超。”与此同时,鲁北发电公司将绩效奖金与班组培训成果相挂钩,引导班组长们带头学习、倾囊相授,班组成员积极学习、共同进步。“付出就有回报,大伙儿的干劲可足呢。”该班组今年初刚晋升副班长的郝连庆说道。
“我们坚信,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岗位,就能释放最大的活力和动力。”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峰告诉记者,十年来,企业持续提拔了一批批年轻干部,委以重任、用人不疑,而企业培养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也让鲁北发电公司获得了“人才基地”的美称。
流水不腐。如果说招来人、留住人是一种智慧,那么培养人、输送人更是一种胸怀。曾任鲁北发电公司设备部部长的张凯就是在这种选人用人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岗位明星。2008年毕业的他,从最基层的汽机检修工干起,兢兢业业地耕耘在设备一线。“有人说我是‘自虐狂’,几乎每天加班工作,还专门挑环境差、技术难的活儿,其实这是因为我知道,在鲁北,努力工作的人肯定会被发掘重用,是金子就会发光。”
工作之余忙充电
温暖:浇灌幸福之树
采访中,提起鲁北发电公司的位置,大家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偏僻”:没有列车直达,没有便利周边,甚至每一棵绿植都是费心栽种、艰难成活。
然而,在鲁北采访时,面对“如果满分十分,你们的幸福指数是多少”的问题,大家纷纷给出了9分以上的回答。“个人价值不仅得到体现,而且得到提升”“工作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里有满满的正能量”“生活上很温暖,学习中有快感”……这些朴实的语言道出了鲁北人的心声,也让记者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建厂之初,针对企业实际,鲁北公司领导班子便开始推进以‘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为主题的文化建设,让职工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具体是以《鲁北风》杂志锻造文化之家、兴趣协会营造快乐之家、贴心服务构建温暖之家、携手同行凝聚团结之家、人才培养打造成才之家,文化理念如同点滴之水,逐渐汇聚成江河之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员工的行为习惯。”该公司党委书记陈继军介绍道,“经过十年持续建设,这个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亲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已经在盐碱滩上开花结果。”
带好350多人的大家庭,“家长”首先要尽职担当。鲁北发电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提前一小时到达工作岗位。在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期间,该公司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连续征战四个多月,提前25天完成了改造任务。“领导扎根一线,亲自抓、带头干,每逢急难险重,他们总是冲在最前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职工这样感慨道。
幸福就是“家”的感觉
“企业是大‘家’,要想办法让‘家人’工作好、生活好、身体好、心情好。”该公司工会主席张子玉是个称职的“管家”,不仅变着花样满足职工的口腹之欲,不断健全文化娱乐和健身设施,还积极帮助年轻人和困难职工解决婚恋和生活问题……“当职工取得荣誉时,最先收到表彰信息的不仅是本人,还有他们的家人。我们会及时寄出感谢信,让家人共享收获的喜悦。”事情虽小,但贵在有心,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在不知不觉间将职工与企业紧密融合。
上班时同事的和谐友爱、食堂里饭菜的新鲜可口、工休时活动的丰富多彩、周末时方便的购物专车、下班后舒适方便的职工宿舍、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贴心谈话……这些都让鲁北人时时处处置身和谐、感受温暖。在辅网部部长助理刘祥坤的宿舍里,温馨的环境和周到的设施无不体现着企业的用心。刘祥坤和爱人都是公司职工,对他们来说,每天上下班就是从一个家走到另一个家——在自己的小家,咿呀学语的女儿被倾注了夫妻俩毫无保留的爱;而在公司这个大家,机组和设备同样是他们付出心血的孩子……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鲁北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幸福大唐”是双向的,既是企业为职工谋求的切实福祉,也是职工努力让企业更美好的现实目标。该公司将坚持“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总要求,通过加快综合升级改造,积极拓宽供热渠道、加快布局光伏能源项目等手段,为中国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添砖加瓦,也让“幸福大唐”建设根深叶茂。
采访结束时,“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发电部集控一值的值长左斌动情地告诉记者:“鲁北最早是没有树的,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绿色,都是我们一点点栽下的,栽了死、死了栽,这才有了今天的生机勃勃。可以说鲁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创业,一直在奋斗。”
言语朴实,却令人动容。跟这些绿植一样,鲁北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已经用行动证明:盐碱滩上也能种植希望、收获幸福。(常岫雯 金楠 刘占虎)
责任编辑:刘卓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